韋慶陽打造漁船模型供乞願
【吳敏菁/澎湖報導】
「乞龜」是獨盛行於澎湖的元宵傳統習俗,澎湖藝師韋慶陽今年別 出心裁製作了七式漁船模型,供放各廟宇「乞願」,工藝水準精湛,教人喜愛有加,而澎湖許多漁民,一輩子討海,看了這些真實縮小比 例的小漁船,也真感窩心極了。
傳統元宵「乞願」活動,均寓意於「龜」的多福多壽造型進行,傳續 至今「龜」的材質推陳出新,從最傳統「肪片龜」演變至米龜、果凍龜、錢龜、黃金龜等,可謂琳瑯滿目。 多年前,澎湖工藝大師韋慶陽首創推出「錢龜」供乞願,由於流光閃閃,又方便保存,大受好評,蔚為風尚,今年則再度推出新鮮的創意 ,以巧手精湛的製作澎湖七式的漁船模型,提供乞願,其小巧細緻的漁船一艘艘成形,元宵未至,大夥已紛紛相中,覬覦不已,摩拳擦掌 ,就待元宵當天,向神明好好的祈乞,擲個好杯帶回。
韋慶陽今年推出的漁船模型,共一百艘,一艘價值至少八千元以上, 除了船身為玻璃纖維材質製作之外,船杆、船艙等均用木頭,手工雕刻製作,再噴漆,耗用的心力,直教韋慶陽夫婦表示心力交瘁,但堅 持完美主義的他們,任何一個細節都不願馬虎,因此一艘船模型,總要磨上兩個工作天以上才得完成,他們算算,製作這些漁船,前後已 經忙了四個多月了,逼近最後完工階段,更使他們近日來幾乎是不眠 不休。
韋慶陽這次推出的七式澎湖常見漁船,為進行「底曳網」、「巾著網 」、「流刺網」、「焚寄網」、「棒受網」、「延繩釣」等漁法的船型,細膩真實,還標上二○○一的作為紀念船號,將供奉各大廟宇供 信眾乞回,賦予了澎湖元宵另一個可觀的特色,欣賞澎湖工藝、領略 海洋文化的生活風貌。
[2001/02/03][中國時報]
競乞作品,韋慶陽匠心獨具
【吳敏菁/澎湖報導】
慶元宵,外垵藝師韋慶陽展「乞龜」的寓意,創意製作「金錢魚」 、漁船等供放各廟宇「乞願」,工藝水準精湛,澎湖漁民討了一輩子海,看著這些縮小比例的漁船、錢魚,特感窩心,相當討喜。
韋慶陽,手藝精湛,是澎湖製作漁船模型的大師,作品被各文化中 心、展覽館等收購典藏,他的創意,也被稱天才,多年前首創推出「金錢龜」,蔚為風尚,至今已成澎湖元宵各廟宇不可或缺的供品。
今年韋慶陽再推出鮮活的點子,用錢幣黏製「金錢魚」,寓意「年 年有餘」的好采頭,供元宵競乞。
該金錢魚,為一圓、五圓、十圓錢幣黏製而成,中空、完全不仰賴 模型,呈現符合力學支撐的完美流線比例,妙不可言,而錢幣閃閃生輝,雙魚渾然欲躍,教人喜愛有加。
而漁船模型,小巧細緻,任何一個細節都不錯過,特別教人讚賞, 是完美的工藝藝術呈現,韋慶陽的創作才華,賦予了澎湖元宵另一個可觀的特色,呈現了澎湖工藝、海洋文化的生活風貌。
[2002/02/26][中國時報/高屏澎東社會]
慶元宵 澎湖金光閃閃 工匠應景創作金錢龜、黃金羊
【陳可文/澎湖報導】
金錢龜高戴狀元帽,祝你財源滾滾、高中狀元,一年一度元宵節將 到來,澎湖再度掀起一陣乞龜熱潮,工匠師傅應景創作金錢龜、黃金羊,庇祐闔家平安發大財。
淵源於澎湖最早的元宵節乞龜習俗,這所有寺廟的重頭戲,從最早 期的麵龜、米龜、米糕龜、生米龜、罐頭龜、蛋糕龜、餅龜等,無其不有,澎湖還一度刷新全台灣紀錄製作了千斤大福龜。
時空轉變,澎湖人突發創意,巧手發明了黃金龜、金錢龜,於元宵 節供奉寺廟中,提供信眾們乞求回家平安。
擁有十五年經驗的工匠師韋慶陽,是金錢龜的始祖,以金箔打造龜 身,再鑲貼上一枚枚全新的一元或五元硬幣,安置在環繞霓虹燈的樟木底座上,閃閃動人亮晶晶,深獲好評。
今年適逢羊年,韋慶陽也應景推出黃金羊,身高一尺、長一尺三的 昂首黃金羊,全身貼滿一元硬幣的鱗片,頭戴「狀元帽」,象徵了金榜題名;脖子扛著「福壽桃」,取意福壽綿延;羊背披著「黃金袋」 ,正是黃金滿袋帶回家。
由於製作過程繁瑣,耗費時日多,黃金羊只限量製作廿隻,期待真 正有緣人;韋慶陽指出,黃金羊深具意義,所以每一隻都必須經過淨香,並挑選吉時開光點眼,庇祐羊年行大運。
[2003/02/10][中國時報/高市澎湖新聞/18版]
仿古商漁船 模型展風華
【陳可文/澎湖報導】
澎湖著名的漁船模型藝術家韋慶陽,耗費近一年時間,以古法仿造 了三艘已失傳的台灣「竹仔帆」、「尖艚」、「浮蘭艚」商漁船模型,將應邀送往台北歷史博物館展出。
世代居住在澎湖西嶼鄉外垵小漁村的韋慶陽,從小討海卅多年,與 大海有著濃厚的情感,漁船早就成了第二個家。
十七年前他毅然決然放棄走船的工作,卻依然不捨對於漁船的熱愛 ,於是利用平日空暇之餘投入製作漁船模型,憑著一雙巧手竟然也開 創一片新天地。
多年來韋慶陽致力於漁船資料蒐集,並遍尋地方耆老,更遠赴大陸 深入了解古老漁船製作法則,將自己的興趣變成了知識,開始著手台灣早年漁船模型創作,如今已陸續完成十多件作品。
近期內,韋慶陽的三件新作品完成,完全以古法手工,將一片片檜 木鑲釘製作成「竹子帆」、「尖艚」、「浮蘭艚」三艘商漁船,每一艘漁船都以一比七或一比五的原比例縮小製作,手工細膩,重現台灣 早年漁船的風華。
韋慶陽驕傲地說,俗稱「竹仔帆」、「布帆」的兩種戎克型帆船, 就是澎湖早年鎖港漁民常用的卡網漁船,已有三百多年歷史了,民國四十六年後已不復見不再使用,如今原船重見,非常難得。
這三件新作品,已應邀將送往台北歷史博物館參加「台灣船舶歷史 展」,將台灣最美的漁船推介讓全世界都知道。
韋慶陽表示,他致力於漁船模型製作,最大希望為歷史留下紀錄, 更了解台灣漁船發展的演變史,同時讓後代子孫認識台灣漁船之美,體認先人出海打魚的艱辛。
[2003/10/31][中國時報/高澎生活/C1版]
|